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廳機關各處室、各直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經濟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定扛牢穩住經濟大盤的政治責任,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底盤支持作用,特制定《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擴投資穩增長十條措施》,現印發給你們,并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責任
當前面對國際國內雙重壓力,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等重大部署。全省系統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來,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穩增長的重要性、緊迫性,保持穩中求進的戰略定力,知重負重、擔責擔難,扎實做好自然資源各項工作,以高度自覺堅定扛起穩住經濟大盤的政治責任。
二、搶抓時間窗口,堅決做好要素保障工作
各市(州)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把握國家宏觀政策靠前發力窗口期,針對各項保障措施,再部署再推動再落實,細化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做到條目化、清單化、項目化。要抓住重點領域,聚焦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建設等項目,堅決做到“申報項目盯住批、批復項目盯住建、開工項目盯住進”,千方百計推動項目落地,保障服務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三、用心用情紓困解難,開展“一下三民”行動
各市(州)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聚焦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建立包聯責任機制,主動對接項目用地需求,編印服務用地用礦工作指引手冊,“一次告知”自然資源信息和需辦理的各項手續。根據市場主體、公眾、相關政府部門反映的問題和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實施細則,加強政策宣講和解讀,幫助企業用足用好各項支持政策,及時穩定市場主體預期。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
2022年6月2日
關于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服務擴投資
穩增長十條措施
一、留足項目發展空間。成立專班巡回指導,搶抓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窗口期,將擴投資穩增長的項目與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充分銜接,落實到空間布局中。省級及以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的,在明確具體選址和規模的情況下,加大爭取核減力度,優化布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區范圍內,因農村道路、溝渠、農村居民還建及相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等情形,確實無法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可按不超過項目區內永久基本農田總面積的10%的比例,優化永久基本農田布局。
二、用地指標應保盡保。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保障項目落地,及時更新存量建設用地“招商地圖”,實行“云上選地、供地”。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所需規模指標和計劃指標先行預支,全額保障。省廳可以直接調撥使用市(州)耕地占補指標用于市域范圍內省級以上重大項目,確實不足以滿足省級以上重大項目占補平衡需求的,省級負責統籌保障,涉及統籌費用由項目建設單位納入項目投資概算。急需動工建設的地方民生項目,市縣補充耕地指標暫時難以落實、且當地有償還能力的,可申請借用省統籌補充耕地指標。
三、強化礦產資源保供。繼續加大建筑石料礦業權投放力度,對計劃年內開工的重大項目建設需新設大型石料采礦權的,采礦權出讓不受年度出讓計劃限制。鼓勵尾礦尾渣綜合利用,加速礦山企業投產達產,加快產能釋放。允許建設項目征地紅線范圍內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石料直接用于本工程建設,無需辦理采礦許可。加快實施我省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積極推進鄂西頁巖氣勘查區塊出讓。
四、創新土地市場配置方式。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應,鼓勵同一地塊內工業、倉儲、研發、辦公、商服等用途互利的功能混合布置。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國家支持產業、行業的,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對使用符合條件的存量工業項目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配套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用地面積占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筑面積占比上限相應提高到30%,提高部分主要用于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鼓勵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用于鄉村民宿、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農業十大產業鏈等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支持營利性教育、養老機構將以有償方式取得的土地進行抵押融資。
五、持續推進審批提速增效。深入推進“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開通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加快辦理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土地報批等用地手續,除原則性問題外,允許“邊組邊審,容缺受理”。涉及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補償短期內確實難以協商一致的,在建設單位說明已與礦業權人就壓礦補償問題進行協商、所在地人民政府承諾做好壓礦補償協調的前提下,可先行辦理用地審查手續,在協議簽訂、完成壓覆礦產資源審批后發放用地批文。
六、降低企業用地用房成本。深化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不改變用途、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工業用地經批準在原用地范圍內進行技術改造、建設多層廠房、實施廠房改造加層或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而提高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出讓土地允許1年內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特殊項目2年內繳清),首次繳納比例不低于50%;采取先租后讓、租讓結合方式供地需交納的土地租金可延期至6個月內繳清;租賃國有土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困難企業可申請減免不超過12個月的土地租金。
七、優化不動產登記服務流程。企業辦理不動產登記時,實行告知承諾制,嚴格落實小微企業免收不動產登記費。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改革,全面推廣水電氣一體化過戶,提升網辦覆蓋面和便利度。設置企業綠色專窗,對涉及重點項目不動產登記“特事特辦”,加快辦結,推動企業間不動產轉移登記實現“一個環節、90分鐘”辦結。
八、鼓勵市場主體參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允許土地使用權人自主再開發或以轉讓、入股、聯營等方式開發低效工業用地。探索以縣域為單元,統籌開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加快推進已批準的100個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計劃全年完成投資50億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生態保護修復方案和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方案可以同步編制,在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下,可以一并簽訂生態保護修復協議和土地出讓合同等自然資源資產配置協議;可以賦予社會投資者一定比例耕地占補、增減掛鉤等專屬指標,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诒倍犯呔任恢梅掌脚_,面向市場主體,提供免費北斗差分服務,推進5G工業互聯網與北斗融合應用。
九、實行重大項目包保服務。建立廳領導包聯服務重大項目責任清單,實行一個包聯領導、一個牽頭處室、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服務方案、一本工作臺賬的“五個一”工作機制,精準發力,落實落細重點項目用地服務。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加強與相關部門、用地單位的溝通,形成工作合力,常態化、全鏈條、點對點跟蹤協調解決問題。
十、守牢自然資源安全底線。強化耕地保護,嚴守永久基本農田紅線,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守好糧食安全底線。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快實施一批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切實維護生態安全。扎實做好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加快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推行項目用地及時預警、盡早提醒、提前處置機制,服務項目依法依規用地。